当前位置:

我的青春在浏乡丨一人“掌管”上千亩农田,慧种田走上智富路-js555888金沙

来源:浏阳日报 编辑:戴鹏 2022-09-20 10:37:01
微浏阳
—分享—

操纵无人机,驾驶收割机……官渡镇有个女农机手

陈玉兰站在田边,点了一下手机,田间扬起尘土,无人机缓缓升空,自动飞到农田上空喷出农药,“新的无人机可以全自动飞行,而且能够准确避开障碍物。不用10分钟,就能完成10亩晚稻的喷洒作业。”

今年44岁的陈玉兰是浏阳市思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“掌门人”。2009年,为照顾家庭,她从广东一家工厂回乡。那时的她不曾想到,自己会与农机“结缘”,并逐步成为全市有名的女农机手和农业带头人。

如今,思蕾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收割机、插秧机、烘干机、拖拉机、无人机等各式农机40多套。有了农机加持,陈玉兰一人便能“掌管”一千多亩农田,还带动了120余名农户发展。今年8月,省农业农村厅认定60个合作社为2022年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,思蕾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我市唯一入选单位。

文/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敏张可夫彭红霞

吃苦耐劳

承包千亩良田的女能人

稻浪滚滚,机声隆隆。9月15日上午9时,来到官渡镇新云山村,眼前是翠绿与金黄交相辉映的大片稻田。一台收割机正在田间驰骋,将一排排一季稻齐腰割断,饱满的稻谷收割进仓。

打开舱门,一个肤色黝黑、举止干练的中年女子跳下收割机,面带笑容,她就是陈玉兰,“如今合作社有30多名员工,不用像以前一样事事亲力亲为,新式收割机操作确实还不太熟练。”

时间拉回13年前,一辆火车拉着陈玉兰,从广东省回到了老家官渡镇新云山村。18岁就外出打工的她,曾千百次在心里呼喊:“再也不要外出打工了。”这一次,她的愿望终于成真。

做此决定的原因是为了照顾孩子,所以,回乡后的陈玉兰只在家门口找点活干。新云山村是农业大村,烤烟、水稻、蔬菜种植是这里的主导产业。跟着丈夫干点农活,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选择。

一开始,夫妻俩种了十来亩烤烟。“种植烤烟经济效益高,但工序也多,很磨人。”常常是天刚放亮,陈玉兰和丈夫瞿俊志就下田干活了,直到天黑才能收工。

2012年,他们的烤烟种植规模扩大到了20亩,却因为施肥过多出现了枯萎的情况。两夫妻焦急得坐在田埂上,丈夫瞿俊志说,“今年怕是没有收成了,干脆拿耕田机犁平。”

陈玉兰却不甘心,采用了用水稀释的办法,连续十几天在田里浇水,终于“救活”了大片烤烟。今年16岁的二女儿陈思蕾对此记忆犹新,“当时我也在田里帮着扯管子,妈妈急得不得了,干完后几天都累得动弹不得。”

“采下金叶种水稻,谷似黄金粒粒香。”一次偶然的机会,有人建议她实行“烟稻轮作”,这样可以增加一些收入。

说干就干。此后,陈玉兰发展起了水稻种植,规模也越来越大。2017年,陈玉兰与其他5户农户组建了浏阳市思蕾农机专业合作社,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,并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。

近两年来,陈玉兰响应保障粮食安全的号召,大力种植双季稻,承包农田突破了一千亩,“今年,我种植了900多亩双季稻,300多亩一季稻,70亩烤烟,一共1300亩。有了农机助力,比当初两个人种十来亩地,还要轻松不少。”

熟能生巧

驰骋田间的女农机手

“这是合作社今年新买的一台植保无人机,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使用无人机打药,到现在已经完全替代了人工。”陈玉兰一边操作无人机,一边说道。

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。这个道理,陈玉兰是在汗水中明白的。

在从事农业初期,打药是件让人叫苦连天的事。“那时全靠人工,长长的打药管子拉着很费劲,我们女人又没有那么大的力气。”有一次在给10亩地打药后,陈玉兰累得哇哇大哭。

“如今,新的无人机一天可以为200多亩田打药,又快又好。现在人工也比较贵,用机器能节省大量成本。”陈玉兰表示,唯一不方便的是电池还不够耐用,需要带着发电机为电池充电。

除了植保无人机外,从收割机、插秧机,到大型拖拉机、旋耕机,农机操作的十八般“武艺”,陈玉兰都不在话下,也分别考取了相应的驾驶证照。

从农机驾驶的“小白”到行家里手,陈玉兰说,她没有什么秘诀,就是在学中干、干中学。

陈玉兰清晰地记得,第一台农机是2010年花5.5万元买的耕田机,虽然花光了攒下的积蓄,但她心里却非常欢喜。可当机器买回来后,操作却难倒了她。

一开始陈玉兰操作耕田机,将土地打得坑坑洼洼。“如果土地高低不平,那么就会造成水肥不均,影响产量。”瞿俊志看了又笑又气,只能重新打过。

瞿俊志大陈玉兰两岁,对农机感兴趣、爱钻研,成为了她的师父、领路人。当时两口子一年帮别人打了几百亩田,按120元每亩的价格,两年就收回了成本。

“尝到了甜头,我们每攒一点钱,就买一台农机,几乎是把钱都投进去了。”陈玉兰说,到2015年,水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的农机都至少有一台,实现了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,“到现在大家分工明确了,我还经常驾驶插秧机和抛秧机,无人机也都是我在操作。”

不过,在挑选农机时,陈玉兰也曾看走过眼。2017年,她购买了两台价格较低的收割机和耕田机,没想到买回来老出毛病,让人十分恼火。

“所以购买农机,一定要挑选信得过的品牌。搭帮好政策,我们购置农机最多可以享受40%的累加补贴。”陈玉兰说,如今合作社已经累计投入500余万元,购买了40多套农机,2021年作业服务面积8000亩,营业额达到了220余万元。

她的愿景

建成水稻设施栽培示范基地,带动更多乡邻致富

在官渡镇竹联村,占地6000平方米加工仓储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,十余名工人正头顶烈日、硬化场地。“我们计划从种子到大米实现全产业链发展,也打算借此机会推出有机大米品牌。”陈玉兰说。

在她的计划中,合作社要建成一个集育、耕、种、管、防、收、加、贮、销于一体的水稻设施栽培示范基地,补上水稻机械化育、插、抛短板,形成“农机设施装备育苗、商品化育秧、专业化生产、合同化栽植、产业化经营”的市场运行模式,为农机化发展探索新路。

其中,机械化育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第一个环节,也被称为水稻种植机械化“最短的短板”。

为破解这一难题,在农业部门和镇政府的支持下,今年思蕾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原有3000平方米育秧大棚的基础上,投入200万元新建1.5万平方米的连栋钢架育秧大棚,承担了全镇80%以上的集中育秧任务。“我们还跟有意愿的农户签订协议,约定按市场价收购稻谷,解决了散户没有烘干、仓储设施与场地的难题。”陈玉兰说。

彭鸾是合作社的生产负责人,也是竹联村的种粮大户。三年前,他从合作社的客户变成了员工,“我认可她的理念,通过抱团发展,能够将农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,统一采购农机时也能获得更多补贴。”

“陈玉兰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带头人,不仅自己依靠现代农业致富,还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,很了不起。”新云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伏珍说。

“这些年,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越来越大,从资金补贴到土地,可以说帮得到地方的都帮上了,我们也要更加努力。”陈玉兰表示,接下来,合作社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,加强辐射带动能力,带动更多乡邻致富,在乡村振兴、农业现代化中大展身手。


来源:浏阳日报

编辑:戴鹏

阅读下一篇

js555888金沙-金沙集团1862cc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