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欠勞動者工資是一種常見的勞動糾紛,它嚴重影響著勞動者的生活和工作。在中國,勞動者的工資權益受到法律保護,如果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的工資,勞動者有權采取相應的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。本文上海勞動糾紛律師將從法律角度出發,探討如何維權。
一、什么是拖欠勞動者工資
拖欠勞動者工資是指用人單位未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,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行為。具體來說,拖欠勞動者工資包括以下幾種情況:
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時間支付工資;
用人單位未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支付工資;
用人單位未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方式支付工資。二、如何維權
當勞動者發現用人單位存在拖欠工資的行為時,應該采取相應的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。具體來說,勞動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協商解決拖欠工資的問題可以先嘗試通過協商解決。勞動者可以先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協商,說明自己的情況和訴求,并要求用人單位及時支付拖欠的工資。如果用人單位同意解決,可以簽訂書面協議,明確支付時間和金額,并留存好相關證據。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協商,勞動者可以采取其他維權手段。
勞動仲裁勞動仲裁是一種常見的維權手段,它是指在勞動爭議發生后,雙方自愿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進行調解或仲裁的行為。勞動仲裁機構可以依法調解或仲裁勞動爭議,并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決。在處理拖欠工資的案件中,勞動者可以向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》的規定,勞動爭議仲裁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裁決。
提起訴訟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協商解決,或者仲裁裁決不能被執行,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。在起訴之前,勞動者應當準備好相關證據,包括但不限于勞動合同、工資支付憑證、銀行轉賬記錄等。如果法院判決用人單位支付工資,用人單位仍然拒不執行,勞動者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。
三、法律規定
我國相關法律對拖欠勞動者工資的行為進行了嚴格的規定,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勞動合同法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》規定,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和標準支付勞動者的工資。如果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,勞動者有權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資并支付相應的滯納金。
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2018年,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(四)》。其中第32條規定,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,應當按照拖欠工資數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支付勞動者的賠償金。
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(二)2013年,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(二)》。其中第12條規定,用人單位不按時支付勞動者工資,勞動者可以要求支付逾期利息。
四、案例分析
案例一:
張某是某公司的員工,其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標準為每月5000元。然而,公司未按時足額支付張某的工資,拖欠時間長達6個月。張某多次向公司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資,但公司始終不予配合。最終,張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。仲裁委員會做出了裁決,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及逾期利息。公司不服仲裁裁決,但最終不得不按照仲裁裁決支付了工資和利息。
案例二:
李某是某公司的員工,其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標準為每月6000元。然而,公司未按時足額支付李某的工資,拖欠時間長達4個月。李某多次向公司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資,但公司總是以種種理由推脫,直到李某離職后也未支付拖欠的工資。李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及逾期利息。
法院審理后認為,李某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了工資標準,公司未按照約定支付工資,構成違約。法院判決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及逾期利息,并責令公司改正違約行為。
五、維權建議
如果勞動者發現用人單位拖欠工資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維權:
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,如有需要可請教勞動監察部門等第三方協調處理。
如果協商無果,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。
如仲裁裁決不能被執行,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。
在維權過程中,要妥善保存相關證據,如勞動合同、工資支付憑證、銀行轉賬記錄等。
如果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法律裁定或仲裁裁決,勞動者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。
對于工資拖欠問題,勞動者也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進行舉報或投訴。綜上所述,上海勞動糾紛律師提醒大家,勞動者是用人單位的弱勢群體,但是法律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,勞動者應當保持警惕,及時維權。同時,用人單位也應該遵守法律規定,按時足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,不得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。
上海勞動糾紛律師來講講大學生實 | 如何應對用人單位的不當解雇行為 |